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人物

安踏丁世忠:28年永不止步,登顶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2019-12-10来源:评sir原创作者:电商评论员栏目:人物

要做世界的安踏,而非中国的耐克

近年来,国内运动服装行业疲软,其市场规模反而在不断扩大。特别是国内著名品牌安踏,更是以迅猛之势迅速崛起。

安踏

今年安踏的市值为2100多亿元,折合是269亿美元,而阿迪达斯的市值是158亿美元。由此,安踏当之无愧地登顶世界的第二大运动品牌宝座,仅次于耐克。

对于这个结果,丁世忠不会觉得太惊讶,因为他曾不止一次地说过:“要做世界的安踏,而非中国的耐克。”

对标世界高度的他,坚持一个信念:永不止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了,结果也会水到渠成。

是的,从地方小城走向全国,再到如今登顶世界级的舞台,丁世忠正在用自己的努力,带领安踏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决别北京,重回晋江打造自家品牌

丁世忠,1970年,生于福建晋江。

因为抓住了中国零售鞋服行业发展的机遇,早期的晋江大兴“造鞋浪潮”,成了鼎鼎大名的“中国鞋都”。国内的安踏、特步、德尔惠等知名运动品牌都是在这一片土地生根发芽的。

丁世忠从小就在这一大浪潮中成长,在耳濡目染之下,积累了在鞋业界的知识和经验。

丁世忠

1987年,刚满17岁的丁世忠带着自家的鞋子独闯北京,为了能够多卖几双鞋,他每天都去各大商场刷脸,四处游说。

凭借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丁世忠成功地把自家鞋子打进了大部分的商城。但在这个过程中,他却发现,上了品牌的晋江鞋,卖的价格足足是自家普通晋江鞋子的五倍多,但两者的质量其实是一样的。

知晓品牌价值后的他,决然带着在北京积攒下来的20多万元,重回家乡晋江准备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彼时,岳父的“安踏”鞋厂已经创建,但“安踏”的商标仅仅是简单的汉语拼音,甚至还没有进行注册,鞋厂一年营业额也只有几百万。

丁世忠加入后,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二十多年风雨路,永不止步

丁世忠知道,要想把自家品牌给打响亮,营销是个重要的手段。

为了把营销效果最大化,在1999年,他力排众议,花了足足80万重金聘请当时的世界冠军孔令辉担当安踏品牌代言人,并且把全年利润都压在了央视上大打广告。要知道,那时的安踏,销售额不过5000万元,利润只有400万,丁世忠全把这压在了广告营销上面,可谓胆大。

出乎意料的是,那一次的赌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悉尼奥运会,孔令辉夺得了乒乓球男子单打金牌,为安踏在品牌塑造时期挖来了第一桶金,摘得了胜利的果实。而“我选择,我喜欢”这句广告词也随之风靡全国。那一年,安踏销售额开始突破3亿元。

凭借着“体育明星+央视”的营销模式,安踏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安踏投放的广告

但过了几年,安踏迎来了发展瓶颈期,而最明显的就是在2005年签下CBA那段时间。因为安踏的鞋子穿上去不太舒服,而且功能也没法和耐克、阿迪达斯等相提并论,所以遭受到球员的集体抵制。

幡然醒悟的丁世忠开始着力于产品的研发。先是投入巨资建立了自主研发的运动科学实验室,随后又通过提取大量的脚部数据,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运动力学脚型数据库。

大力斥资投入研发后,安踏焕然一新,为其后来的腾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但是丁世忠知道,晋江品牌林立,361度、鸿星尔克、匹克、喜得龙、柒牌、劲霸、乔丹体育等一个个环伺在侧,安踏想要获得长远发展,上市是它的必经之路。

2007年,安踏在香港挂牌上市,获得融资超过35亿港元,创造了中国体育用品行业市盈率及融资金额最高纪录。

在资本加持下,安踏开始多品牌升级战略,先是收购了国际知名时尚运动品牌—FILA,顺利打进高端市场,随后又签约中国奥委会,打响了自己运动品牌的名声。

2012年,安踏业绩达人民币76.2亿元,成功成为国产体育用品品牌的老大。

5年后,安踏体育市值突破千亿港元,成为国内运动品牌千亿市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成为第三大运动品牌。

在今年,安踏再度改写历史,超越阿迪达斯,登顶全球第二大运动品牌宝座。

要永不止步,更要一步一步

丁世忠今年48岁,创业时长超过28年。如果说他有什么成功秘诀的话,我想,安踏的口号语——“永不止步”就诠释得十分贴切了。

安踏——永不止步

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敢于梦想。丁世忠接受采访时候说过,他从小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很好胜,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有一种比别人更强的好胜心。正是这一份好胜心,使得他不甘于现状,甚至喊出了“不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的振奋梦想。

其次,力求创新。近十年来,安踏一直在做改革创新,在砸钱做科技、做专卖店升级、做员工培训。如今,安踏已经研发了40多项国家专利技术,凭借着科技的有力支撑,它已打破“洋品牌”垄断专业运动装备的“魔咒”。

最后,永不止步,但更要一步一步。早在2017年的时候,丁世忠就给自己立下一个目标说:到2020年做到一亿双鞋子,成为世界体育用品市场第二。当问到为什么不是“第一”时,丁世忠说,成为第一还有很多不确定因素,而第二就在我们身前,有很多可以超越的基础依据。

是的,无论做人做事,需要永不止步,更需要一步一步。

安踏   丁世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