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人物人物

邵逸夫:白手起家成就影视帝国的传奇大亨

2019-09-14来源:原创作者:经济常识笔记栏目:人物

第一次听到逸夫这个名字,还是在上中学的时候,学校的图书馆叫逸夫图书馆,当时还以为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小时候看电影也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SB”电影公司,年幼无知的我也总会问一句,这电影怎么骂人啊?

后来才知道,原来这些让人无法忽视,烙印在我们生活中的标志,都与一个人密不可分—传奇大亨邵逸夫。

1907年,邵逸夫出生于上海,祖籍是浙江宁波的。算起来还是个清朝人。邵逸夫在兄弟姐妹八人中排行第六,上面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所以成名之后多被尊称为“六叔”。他的父亲邵玉轩是"锦泰昌”颜料坊的当家,是中山先生的拥趸,在上海滩颇有名望。

不过邵逸夫这几兄弟,倒是没有一个子承父业的。邵逸夫还在读中学的时候,邵家大哥邵醉翁,原来是做律师的,可能身体流淌着经商的血液,收购了一家“笑舞台”剧场,算是转行进了商业娱乐圈。哥几个受到大哥鼓舞,对进军娱乐行业心底都跃跃欲试。

邵逸夫大哥邵醉翁

后来邵家家道中落,父亲去世时仅仅留下上海的一栋房子,要是放在现在上海一套房倒也够了,但在那个时候邵氏兄弟们就要面临抉择了。是过安稳的生活,还是为了梦想拼搏一把,最终大哥邵醉翁拍板,卖了房子,全力投资”笑舞台“。

没过多久,邵醉翁又嗅到了电影行业发展前景,以“笑舞台”为班底,建立了天一影片公司。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就随着二哥,三哥一股脑加入了大哥的公司,正式步入娱乐业。

说起来也有个有意思的事,难道你们不觉得大哥邵醉翁这个名字很奇怪么,怎么这么有诗情画意。其实他们几兄弟本名依次是邵仁杰、邵仁棣、邵仁枚,邵逸夫原名叫做邵仁楞。自从入了娱乐圈,哥几个琢磨着取个艺名,所以邵家仁字辈四杰摇身一变成了邵醉翁、邵邨人、邵山客还有邵逸夫,全是陶渊明诗里的词。

邵醉翁决心自己拍摄电影,直接投资购买了一台电影摄影机,扛起了天一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导演大梁。老二则担任编剧,老三则负责发行,老六邵逸夫呢,片场小伙计,哥哥们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勤奋好学的邵逸夫挥洒汗水的身影,咱也可以美名其为总监制。

这一部影片在上海滩引起了轰动,邵氏兄弟们趁胜追击,又拍摄《女侠李飞飞》这等中国武侠片开山鼻祖之作,引领了电影界的古装剧潮流,天一影业在光速崛起之中。

邵逸夫也在随着公司一起成长,一部电影的制作,从导演,制片到摄影事无巨细,邵逸夫都要亲身体验参与,小小年纪的他已有了在电影行业中独当一面的能力。

可好景不长的是,后来居上的天一影片公司打破了原有市场格局,引起了行业龙头明星电影公司的仇视。于是乎明星公司联合其他五家电影公司组成”六合影业“,发动了一场针对天一的史称”六合围剿“的行动,这也是电影界上罕见的商业大战。

六合公司与电影发行商们定下规矩,如果经销“六合”的影片就不准再与“天一”合作。“六合”几乎占有中国电影市场三分之二的江山,各发行商不敢得罪“六合”,纷纷拒绝经销“天一”影片。

天一公司瞬间陷入窘境,邵氏四兄弟当机立断,不能坐以待毙。大哥与二哥继续坐镇上海,苦苦支撑。而重担落在了三哥邵山客和六弟邵逸夫肩上,他们将要带着天一的影片远赴南洋,开拓新的电影市场,杀出一条血路。年仅18岁的邵逸夫为了心中的电影梦想,扬帆起航,离开了家乡。

初到南洋,由于六合公司声势浩大,大一点的正规影院仍然不愿意放映天一公司的影片。

邵逸夫与三哥决心另辟蹊径,哥俩一咬牙,扛着电影放映机,顶着炎炎烈日,就走起了”农村包围城市”之路。“这段日子里邵逸夫随三哥跑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山林田野,专找华侨众多的农场、橡胶园去放露天电影。

这段经历也成了邵逸夫最刻苦铭心的记忆。那时候放电影不像现在这种全自动放映这么高级,可以说是完全不自动,纯人工的苦力活。邵逸夫要一直站在放映机前一格一格摇动画面,一场电影下来,各位观众是看得酣畅淋漓,大呼过瘾,而邵逸夫往往已经头晕目眩,神志不清。

无论烈日还是暴雨,总能看见南洋乡间泥泞的小路上两个扛着大小机器奔跑的少年。随着他们不懈的努力,天一的影片打开了南洋农村的市场,而城里的电影发行商邀请也接踵而至,邵氏兄弟在南洋站稳了脚跟。

说到这又可以聊一个有意思的事,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关注过身边逸夫系列建筑的铭牌,上面显示邵逸夫的英文名竟然叫做Run Run Shaw。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奔跑吧兄弟。坊间传闻就是因为邵逸夫早年在南洋抱着电影底片跑遍各个大街小巷,因而得名。

不过真相其实是源自邵逸夫的本名邵仁楞,仁楞粤语拼音为run run,也就造成了这个误会。不过岛主想这也是大家表达对邵逸夫先生为影视业不辞余力奔波的一种尊敬吧。

言归正传,咱们继续说这个”六合围剿“。这头南洋的邵氏兄弟为天一稳定了局面,那头六合影业坐不住了,领头的明星公司想了个阴招“双胞”计策。

岛主这才知道电影行业原来也有间谍,六合派人潜伏进了天一,打探天一正在拍摄的影片,然后马上加班加点在天一上映之前发布同名影片。这一做法可以说是弄巧成拙了,原本天一方面还有做工不精的舆论指责,此计一出,圈内人士纷纷开始同情天一,指责六合的不道德行为。

随着邵氏兄弟南北呼应,严阵以待的同时,六合内部阵脚自乱,其余几个公司与明星公司也产生了矛盾,最终六合不攻自破,以解散告终。邵氏兄弟们赢得这一场商战的胜利,也因祸得福,开辟了南洋的新市场。

邵氏四兄弟的早期电影

要说起在这种大难中不仅不死,还得到最多后福的,那还是要数邵逸夫,因为新加坡真可谓是他的福地。

解决“六合围剿”之后,邵逸夫与三哥继续留在南洋发展,并结识了一个贵人,新加坡富商余东璇。余东璇非常赏识两兄弟,在其资助下兄弟俩挂牌成立了“邵氏兄弟公司”。

而后为了追求最先进的电影技术,邵逸夫游到美国去购买有声电影器材。为什么说是游到美国,因为途中发生了海难。这也是死神离邵逸夫最近的一次,轮船沉没,邵逸夫靠着一块木板在海上漂浮了一夜获救生还。

历经艰险,邵逸夫带着最先进的电影技术学成归来,邵氏也拍出了《歌场春色》、《白金龙》等中国首批有声电影。

那时候有多轰动呢,大家都没见过这种新鲜玩意,每次电影一出声,定是全场欢呼,有的人甚至砸开留声机,只为了把说话的那人找出来。

从这开始邵氏影业的发展扶摇直上,尤其是在邵逸夫管辖的东南亚一带,成为首屈一指的电影大亨。也就在那段时间,邵逸夫遇见了他此生挚爱—黄美珍。

看过邵逸夫资料的朋友,会发现在提到他和黄美珍的感情时用了一句话:邵逸夫突破层层阻碍与黄美珍结为夫妻。

这哪来阻碍之说呢?原来黄美珍本和邵逸夫的贵人余东旋是一对。黄美珍热爱电影,与邵逸夫志同道合,邵逸夫在相处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爱上了她。但余东旋一直像老大哥一样照顾他,让邵逸夫心中纠结不已。

后来邵逸夫难以抑制心中的情感,鼓起勇气,向余东旋坦白对黄美珍的感情。要不说贵人就是贵人,余东旋表示君子成人之美,如果你们是真心相爱,我潇洒退出。

这一段大家切勿模仿,不是每次爱上大哥的女人,都能有这样的圆满结局。

后来于1937年,邵逸夫在新加波与黄美珍结为夫妻。

邵逸夫与黄美珍

别看邵逸夫英姿勃发,事业有成,刚在一起不久,他的事业就经历了空间的危机。那时候二战爆发,日军侵华,在国内的天一被迫从上海迁到了香港。等日寇战火烧到东南亚,邵逸夫本人更是因为播放抗日记录片被抓入大牢,东南亚一百多家影院充公。

在那段最困难的日子里,黄美珍不离不弃,一边支持家业,一边四处奔走救出邵逸夫。夫妻俩同甘共苦,一起度过那段艰苦岁月。

等到后来抗战胜利,邵逸夫卷土重来,再度在东南亚建立起了自己的影业帝国。而这时与二哥的一个矛盾,改变了他后半生的进程。

当时大哥邵醉翁已退休,在香港的邵氏集团由二哥邵邨人打理,而二哥经营不力,欲放弃电影业转投其他行业,遭到了邵逸夫的坚决反对。最后哥俩达成共识,由邵逸夫亲自来香港接管邵氏的电影行业。

就这样,在1957年,50岁的邵逸夫聊发少年狂,放弃了自己亲手建立的东南亚电影帝国,将其托付给了三哥打理,决心在香港重头再来,开辟新的天地。

初到香港发展可谓困难重重,香港寸土寸金,且供不应求。经过一番周折,邵逸夫只能买下了清水湾这样一块当时可以说是荒郊野岭的地方。

也就是在这里邵逸夫化腐朽为神奇,铲平高山,在一片荒芜之中成立了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建成了日后孕育出无数天王巨星的亚洲最大规模的电影制造基地,邵氏兄弟电影制片厂。

葛大爷在《天下无贼》里说过一句话:“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在这句话放在任何世纪都是通用的,初来乍到的邵逸夫着力点也在人才挖掘方面。不惜一掷千金,以双倍价格挖来竞争对手“电懋”的头牌女星林黛。并慧眼识珠,大胆起用年轻导演李翰祥挑起大梁。

邵逸夫斥巨资投资的《江山美人》,就由李翰祥与林黛合作,结果呢,先说点直截了当的,打破香港影视的票房纪录。客观来说,此片也囊括了多项大奖,女主角林黛也斩获了亚洲影后的桂冠,可谓红极一时。

这里顺带提一下,这位华人影坛国宝级女神林黛,却因为家庭不和,在仅30岁的年纪事业巅峰时期,自杀了。红颜早逝,这是华人影坛巨大的损失,令人无限怀念。

站住了脚跟的邵逸夫和他的邵氏兄弟其后佳片不断,如《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独臂刀》等。巅峰时期每年产量数十部影片,总计在香港地区制作超过一千部电影。获奖无数,号曰“邵氏出品,必属佳片”,邵氏兄弟电影公司也一度被称为”东方好莱坞“,邵逸夫在新的天地再次书写传奇。

如果实在要说邵逸夫在电影业栽了什么跟头,那只能是与另一位传奇有关,一代功夫巨星李小龙。

当年李小龙从国外回港发展,最初想与邵氏合作,提出了1万美金的片酬。邵逸夫这人有一点很矛盾,创业初期不计成本,一掷千金。等到步入正轨之后对经营成本把控上又极为吝啬,甚至锱铢必较。

说个笑话,话说有一次剧务组申请20元经费买100个馒头给工作人员做零食,结果亿万富翁邵逸夫却拒绝了。理由是公司食堂的馒头只要1毛钱一个,要吃回去吃,结果还闹得剧组人员罢工,令人哭笑不得。

考虑到大多数旗下艺人片酬不及李小龙的十分之一,再加上对其引进的新风格并不看好,邵逸夫断然拒绝了李小龙。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李小龙再次在香港引爆了中国功夫片的热潮,这也是邵逸夫少有的一次看走眼。

时间到了60年代中期,此时香港电影行业百花齐放,竞争激烈,邵逸夫渐渐感到力不从心。天生敏锐的嗅觉让邵逸夫觉察出电视作为艺术的后起之秀,今后将有无限广阔的市场和不可限量的潜力。

邵逸夫果断选择在电影业急流勇退,在1967年,60岁这年再度转型,投身电视业,创建香港无线电视,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TVB。

紧接着邵逸夫开设了明星培训班,为电视行业培养新鲜血液,看到第一批入学名单,岛主也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这个个可都是日后在影视行业呼风唤雨的大人物:有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刘嘉玲等。

这次邵逸夫又选对了,电视业的发展果然大受欢迎,邵逸夫无线电视很快做到了能与行业巨头亚视掰手腕的机会。而此时当年培养出来的新人也爆发出了巨大的能量,比如发哥的《上海滩》、梁朝伟的《鹿鼎记》,这些剧集都风靡大江南北。

在他们的帮助下,无线电视大胜亚视,一举夺得了香港电视频道中的收视龙头地位,邵逸夫在电视行业同样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帝国。

此后邵逸夫还举办香港小姐选举,为无线提供后备力量,无线电视也开发出了许多新节目,如《劲歌金曲》之类,这传说中的四大天王,可都是邵逸夫钦点的。

说个有意思的事,无线的老对手亚视最终还是在20世纪末成功翻盘了一次,靠着引进一部火遍大江南北的剧给予了无线重重一击。是什么呢,保证大伙都看过,是每年夏天都会各大卫视重播一次的《还珠格格》。邵逸夫这回是败得心服口服,因为他自己也是”小燕子“的忠实粉丝,每晚都要看。

说完了事业,聊聊邵逸夫和他的家人们。

上集提到过,与邵逸夫共度患难的结发妻子黄美珍,为他养育了两儿两女。于1987年病逝。

邵逸夫于1997年迎娶了第二任妻子方逸华,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6岁。其实方逸华早在1952年,就已结识邵逸夫,此后也一直陪在邵逸夫身边,辅助他处理影视帝国。

方逸华一直以来算是邵逸夫的一个”妾室“,他们这关系岛主也不敢妄言,不过这么多年不求名分守护以红颜知己的身份守护在邵逸夫身边,也是令人感动的爱情,邵逸夫最终给予了她名分,也是一段佳话。

邵逸夫女人缘虽好,子女缘却只能说一般。子女长期居住海外,关系较为冷淡。在方逸华入主邵氏集团后,两个儿子邵维铭、邵维钟也相继退出,并没有接手父亲影视帝国的打算。最终邵逸夫也在晚年将一手创建的无线转卖给了外人,也是一个遗憾。

最后再说说邵逸夫令人津津乐道的慈善事业。

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了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从1985年起,邵逸夫开始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内地,据教育部网站最新的消息:

”自1985年以来,邵逸夫先生通过邵逸夫基金,与教育部合作,连年向内地教育捐赠巨款建设教育教学设施,迄今赠款金额近47.5亿港币,建设各类项目6013个。”

百度地图搜索”逸夫“

你如果打开地图,搜索”逸夫“这个关键字,看见的景象无疑是震撼的。如果身边有逸夫建筑朋友,都可以去感受一下每一片砖瓦,感受一下一个时代的背影,百年的传奇,邵逸夫先生无私的大爱,他已然懂得实现人生价值的真谛,令人景仰。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逝世,享寿107岁。

纵观六叔邵逸夫的一生:他以梦为马,初涉电影之路,虽历经曲折却无畏无惧;他披襟斩棘,执着追求理想,出生入死却勇往直前;他白手起家,开创黄金时代,成就辉煌却初心不改。他的一生充满后传奇,一生一世钟爱一事,他是华人梦想的代名词。

最后引用马伯庸先生对邵逸夫先生的评价:

他生时清末,去时已是二十一世纪,白云苍狗,变化之剧有如穿越,足足横跨一个世纪。谨奉挽联:百年观云涛,从此空院无光影;千楼荫学子,至今石基有公名。

永远怀念您,传奇大亨邵逸夫!

来源:轱辘岛

邵逸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