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常识常识

真假国企鉴定指南:别被打着国企名号的公司骗了

2020-05-17来源:投行圈子原创作者:大队长金融栏目:常识

市场上有很多机构在打着国企的名号招摇撞骗,拥有一家“国企”并没有大家想的那么难,一般来说遵循下面几个步骤就够了。

真假国企鉴定指南

真假国企鉴定指南

1、找一家国务院体系里的非主流事业单位,可以是子公司、孙公司、重孙、重重孙,反正现在企业穿透起来那么方便。而且这单位最好是上世纪改开初期弄的,现在姥姥不疼舅舅不爱那种,期间要是换过名字就更好了。

2、想方设法找到这家公司的主要领导成员,成员上点年纪升迁无望的尤佳,专心抱大腿,软磨硬泡求个章。

3、拿着章以该公司名义注册集团公司,注册资金必须高,千万起步,上亿最好,不然看着就不靠谱,把认缴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再用新注册的集团公司发起一家管理公司,让集团公司做大股东,你做小股东,这样才能发挥灵活机制。

4、后面的操作就很套路了,以管理公司名义去香港注册中字头集团公司,香港公司再回国注册一家中字头集团公司。这期间运作得力的话,还可以拿到一堆优惠补贴,获取超国民待遇,甚至挣点钱啥的。

5、壳子已经搞出来了,业务怎么做呢,自然是去各个地方找那些需要资源背书的人,去地方找当地土豪入股,集团公司作为大股东,让他们用中字头名号迅速融资扩大,这几年见多了的金融营销手段,在这里得到升华。

6、结局是什么呢?似乎这些人活的都比普通人好,吃香喝辣的,业务挂了就跑路,业务不挂的时候,可能都是地方的座上宾。运气好的,说不定真能成为一家央企呢。

哦对了,不要忘记再建一个看着就很朴素很正式的官网,页面交互千万别像互联网公司那么友好。

上面的小技巧看着像胡咧咧的段子,但这却是真实发生的事,小组只不过是把整个流程提炼出来了,就问你这操作6不6吧。小组今天跟大家扯扯这俩毁三观的例子。

国储能源

去年5月,国储能源旗下全资子公司发行的3.5亿美元债券违约,在海外市场引起不小的震动。国储能源,也不知道跟两桶油有没有关系,但这名字听着就霸气,再一看全称,嚯,中国国储能源化工集团股份公司,你说是不是根正苗红。

再看公司的官网:

国储能源官网

磅礴大气的官网,言必称国家的公司简介

在这个网站上,我们所熟悉国企要素,他们全都照猫画虎来了一遍,“国家”,“北京”,“战略储备”,这些关键词无一不透露出一种高大上的国企形象。

但像中石油、中石化、电网、招商局、国家能源集团等听起来和国储能源一个级别的公司,官网上全都明确说明自己的属性,没有语气暧昧地暗示什么。国储能源的官网简介中虽然提到了8次“国家”,但没有一个词涉及公司的资本性质,它只说自己是一家“大型资本产业集团”。

很简单,它不敢。

国企是国家有所有权或实控权的,国储能源只是沾了个边。不过仔细查看子公司发债时的股东信息,你会发现,还真有国企或机关间接持有的股东,而且中国华联居然能上溯到中联部!

看到这里你会这么看这家公司?这么多公章,还是这么大的名头,真是厉害!当时持股49%的中国富莱德实业有限公司在企业公示系统上已经查不到了,但很显然,国储能源绝不是国有企业,顶多就是沾亲带故的重孙。

唬唬普通投资者是够了。

其实追究这家公司的股东结构是件很痛苦的事,工商系统记录和公司的工商年报不符,企查查、启信宝、工商公示系统的变更记录又不同,更神奇的是在发债后,股东名单中一度有个自然人,但再上公示系统就追查不到了。如果有小伙伴知道没有变更记录的骚操作是怎么回事,欢迎给小组留言解惑。

曾经的自然人股东名单

曾经的自然人股东名单

现在缺失的信息太多了,成立时间也是系统前后矛盾的。是不是收了个历史角落里的壳呢?小组不做更多的猜测,但国储能源的董事长陈义和,曾任中油管道建工集团副局长,中油新兴能源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也是某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还好,对待国内的韭菜还算实诚,没说自己是央企,以民企的面貌走上了大A,不过国内债券也坑了不少机构投资者。

根据公司的官网,公司的办公楼在北二环的荣宝大厦,看了眼照片就觉得不用继续探究了。

知乎上也有匿名网友吐槽,其成员企业里的图片除了LNG罐是真的,其他很多都是PS的,不过现在官网里已经没有那个“成员企业”了。

知乎网友吐槽

中城建

另一个例子是中城建,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

据官网所说,中城建成立于1990年,注册资本金31.05亿。在网站上,公司是这样介绍自己的:

中城建公司介绍

既然给了神秘的股票代码,我们就先从股票代码开始看吧。翻了一下00711.HK的历史公告,原来2016年中城建收了俊和发展的壳。

大家再回忆一下小组提炼的操作步骤,香港主体已经有了,但如今又成了亚洲联合基建控股,市值只有十来个亿……

2016年4月25日,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公告称:经公司股东会决议,惠农基金持有公司99%股权,原股东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有限公司持有的股权由100%变更为1%。

一般而言,国有资产转让的需要层层审批,但是公司仅经过股东会决议就完成了这么大的操作,说明公司可能在成立之初就钻了管理的漏洞,并不是真正走程序的那批企业。同时因为这个股东方的变化,触发了香港子公司债券“点心债”提前赎回条款,但是1.5亿本金未及时偿付,构成实质违约,但是故事还没有完。

2016年8月10号,中城建发布重大重组进展公告,宣称北京中冶投资有限公司已经完成对中城建51%股权的协议收购,但是这个中冶也太山寨了,此中冶非彼中冶。此中冶为冶金人才资源开发中心投资的北京中冶,并不是我们熟知的大型国企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更不是央企之一的中国冶金地质总局。小组专门学习了一下某链接的描述,里面说的很清楚,经营管控已经出现了重大问题,但是细节未明说。

根据最新的工商登记,中城建最新的大股东是中城建国际科技发展(北京)有限公司,这家公司的大股东为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国际有限公司,而一旦股权结构到了香港,就无法上溯到自然人股东了。这也是多次股权变更后的结果。

中城建实际控制人

2016年以来,中城建已经发生了20余次债务违约,累计金额超过200亿元。江湖还发现,中城建居然还有马甲中城投,这年代的骗子真是太多了。

再看看文章开头的总结,这些人的打法是不是给了你一种全新的思路?

而且这些假央企假国企们们绝不止这两家!小组随便看看,光是有发行过债券的就有十几家!这些公司的投资人真的要当点心了,别被人当点心吃了才好。

最后再给大家总结一下,假国企们大多都有以下特征:

1、多以某个年代久远的事业单位做股东;

2、主要业务多为并购来的贸易、能源、地产等传统板块;

3、分支较多,公司层级较多,低层级公司喜欢引入地方性小股东,真·国企实力雄厚,不需要整这个;

4、去香港注册中字头公司回来作为主要集团。

最后大家老说套路套路,只有一个人骗人是没有说服力的,做活做全套,骗人骗到家。

一个牛逼的骗局,少不了给这些假央企们做评级的那些评级公司们,而且他们可能也不是你以为的那一个真评级公司。仔细看名字,真的不是拼夕夕吗

连评级公司都有套路,这年头行走江湖真是太难了。擦亮眼睛,且行且珍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