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新经济新经济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2024-12-02 23:10:13来源:原创作者:栏目:新经济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是理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关键,其中,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家获取利润的两种主要方式。虽然看似不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并且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不同阶段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一、两者之间的联系

1.共同目的: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提高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实现资本的增值。

2.相互依存:相对剩余价值的产生必须建立在绝对剩余价值的基础之上。没有绝对剩余价值,也就没有剩余劳动时间,更谈不上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来创造相对剩余价值。换句话说,绝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一般基础,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起点。

3.本质一致:无论是绝对剩余价值还是相对剩余价值,其本质都是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关系。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资本家拥有生产资料,而工人则只拥有劳动力。资本家购买劳动力是为了利用劳动力创造价值,但最终获得的价值远远超过了支付给工人的工资,这部分多出来的价值就是剩余价值。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的关系

二、两者之间的区别

1.生产方式:

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延长工作日长度或者提高劳动强度,来绝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例如,资本家强制延长工作时间,或者要求工人加快工作节奏,都属于这种方式。

相对剩余价值: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从而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例如,资本家引进先进的机器设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了劳动效率,用更少的时间生产出同样的商品,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2.技术基础:

绝对剩余价值:主要依靠增加劳动的外延量,即延长劳动时间或者提高劳动强度,对生产技术的要求相对较低。

相对剩余价值:以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基础,需要变革劳动过程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组织形式。例如,流水线生产、机器换人等,都属于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相对剩余价值的方式。

3.历史阶段:

绝对剩余价值:在资本主义发展的早期阶段占据主导地位。当时生产技术相对落后,资本家主要通过延长工人的劳动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日益凸显,成为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主要手段。

4.制约因素: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受到工作日长度的限制,以及工人阶级的反抗等因素的制约。例如,法律规定了最短工作时间,工人们也可能通过罢工等方式来反抗资本家的剥削。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则受到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程度的限制,以及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例如,技术进步存在局限性,市场竞争也可能限制资本家投入过多资金进行生产技术改造。

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剥削的两种基本形式,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两种形式相互交织,共同推动着资本积累和社会发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社会,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